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鵲鴝

鵲鴝(學名:Copsychus saularis),又名豬屎渣、吱渣、信鳥或四喜,屬雀形目,鶲科。分佈於中國華南地區及長江以南一帶。鵲鴝雄鳥上半部為黑色,在翼處有白斑,下體前黑後白,時常豎起尾巴,把尾翼扭向前方,在地上則常以彈跳方式前進。鵲鴝與喜鵲相似,但體形較為細小。鵲鴝性格活潑好動,覓食時常擺尾,不分四季晨昏,在高興時會在樹枝或大廈外牆鳴唱。因此在中國內地有「四喜兒」之稱。
目錄[隱藏]

基本資料
簡介
形態描述
生活習性
分佈
繁殖
人工飼養
保護




[編輯本段]基本資料
  鵲鴝(Copsychus saularis)Magpie robin
  有兩個亞種,我國常見為華南亞種。
  分類:鳥綱雀形目鶇科。
  生境:村落旁的果園、菜地、灌叢、稀疏樹林。
  捕食:用嘴啄捕食物。
  食物:各種昆蟲,喜吃蠅蛆、蝗蟲、白蟻。為農林益鳥。
  體型:全長20厘米。體重30~40克。
[編輯本段]簡介
  鵲鴝,也稱「四喜鳥」。「一喜長尾如扇張,二喜風流歌聲揚,三喜姿色多嬌俏搖鵲鴝(Copsychus saularis),四喜臨門福祿昌。」這是人們對「四喜」鳥的美喻之詞。 養於籠中,閒來玩賞。儘管這只長尾「四喜」鳥的精氣神缺乏自然界「四喜」的風采,但「四喜」臨門,心中還是充滿了甜美的希望和誘惑。 四喜臨門,人之嚮往。
  所吃的物質純為動物性,以甲蟲、蝗蟲、蠅、食蚜虻及其他昆蟲的幼蟲等為主要食料,余為螃蟹、螺、蜈蚣等。
  鵲鴝繁殖自4月間開始,雄者在此期間好鬥。巢營於庭簷、屋頂、牆隙或樹洞中,以苔蘚、枯草、松針、細根及各種雜屑等雜亂堆集而成,簡陋粗糙,或較笨厚,或甚淺薄。產卵通常5枚,呈淡綠色,上面雜以灰斑,並綴以紅褐色微點。
[編輯本段]形態描述
  小型鳥類,體長19-22cm。外形像喜鵲,但個體顯著為小。雄鳥上體大都黑色,鵲鴝翅具白斑,下體前黑後白,極為醒目。雌鳥上體灰褐色,翅具白斑,下體前部亦為灰褐色,後部白色。特徵均甚明顯,野外不難識別。 相似種喜鵲顯著為大,雌雄同色,野外不難識別。
  雄鳥額、頭頂、頭側、枕、後頸、頸側、背、肩一直往後到尾上覆羽等整個頭部和上體概為黑色而具藍色金屬光澤。中央兩對尾羽黑色,其餘尾羽白色,僅基部微有一點黑斑,第四對外側尾羽僅內?或內、外?具黑色羽緣。兩翅黑褐色,翅上小覆羽、中覆羽、次級覆羽和內側次級飛羽外?白色,在翅上形成一道寬闊的白色翼斑,飛翔時尤為明顯。下體頦、喉、上胸、頰、頸側與頭同色,均為亮藍黑色,下胸、腹和尾下覆羽白色,有的兩脅和尾下覆羽微沾灰色。 雌鳥與雄鳥大致相似,但上體多為黑灰或暗褐灰色,前額、眼先、頭側、頰、喉、胸暗灰色或灰褐色。其餘下體白色略沾棕色。 幼鳥上體灰褐或暗褐色,喉、胸棕黃或黃褐色、具黑褐色羽緣,其餘與成鳥相似。 虹膜褐色,嘴黑色,跗跖和趾黑褐色或灰褐色。
[編輯本段]生活習性
  常見留鳥。喜在人類活動的地方居住,棲息地點相對固定。雄鳥全身羽色鵲鴝藍黑和純白相間,雌鳥的頭、背則為灰褐色。5~7月繁殖,在屋頂、牆洞、樹洞裡做窩,產3~6枚綠色帶斑點的卵。孵化和育雛期間的鵲鴝,護巢性很強,不僅攻擊接近鳥巢的其它鵲鴝,還攻擊接近鳥巢的松鼠等小獸,直到將它攆走。由於鵲鴝經常在豬圈、牛欄、茅坑等處覓食,俗稱「屎坑雀」或「豬屎雀」。它常站在屋頂或大樹上昂首翹尾鳴叫,叫聲婉轉多變,清脆響亮。
  性活潑、大膽,不畏人,好鬥,特別是繁殖期,常為爭偶而格鬥。單獨或成對活動。休息時常展翅翹尾,有時將尾往上翹到背上,尾梢幾與頭接觸。清晨常高高的站在樹梢或房頂上鳴叫,鳴聲婉轉多變,悅耳動聽。尤其是繁殖期間,雄鳥鳴叫更為激昂多變,其他季節早晚亦善鳴,常邊鳴叫邊跳躍。
  主要以昆蟲為食。所吃食物種類常見有金龜甲、瓢甲、鍬形甲、步行蟲、螻蛄、蟋蟀、浮塵子、螞蟻、蠅、蜂、蛹等鞘翅目、鱗翅目、直翅目、膜翅目、雙翅目、同翅目、異翅目等昆蟲和昆蟲幼蟲。此外也吃蜘蛛、小螺、蜈蚣等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偶爾也吃小蛙等小型脊椎動物和植物果實與種子。
[編輯本段]分佈
  國內分佈: 國內廣泛分佈於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南達海南島、廣東、香港、廣西、福建,北至陝西、河南和甘肅東南部,西至四川、貴州、雲南等省。
  國外分佈: 國外分佈於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錫金、不丹、孟加拉國、緬甸、越南、泰國、老撾、柬埔寨、斯里蘭卡、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等南亞和東南亞地區。
[編輯本段]繁殖
  繁殖期4-7月,個別晚的一直到8月,早的在3月末即開始進入繁殖期。此鵲鴝時雄鳥特別好鬥,有時為爭雌連續爭鬥達1-2小時之久,甚至時間更長。通常營巢於樹洞、牆壁、洞穴以及房屋屋簷縫隙等建築物洞穴中,有時也在樹枝椏處營巢。巢呈淺杯狀或碟狀,主要由枯草、草根、細枝和苔蘚等材料構成,內墊有松針、苔蘚和獸毛。巢的大小,巢外徑8-13cm,內徑6.2-8cm,高4.5-4.8cm,深2.4-3.5cm,巢距地高3-4.5m,洞口直徑7-9cm。每窩產卵通常4-6枚,多為5枚,偶爾也有少至3枚和多至7枚的。卵淡綠色、綠褐色、黃色或灰色,密被暗茶褐色、棕色或褐色斑點,尤以鈍端較密集。卵呈卵圓形,大小為20.4-23mm×16.1-17.4mm。孵卵由雌雄親鳥共同承擔,孵化期13±1天。雛鳥晚成性,剛孵出的雛鳥赤裸無羽、眼未睜開,體重僅9.5-12g,體長51-54mm,翅長15-19mm,跗跖11-16mm,雌雄親鳥共同育雛。
[編輯本段]人工飼養
  1、鳥的選擇 鵲鴝是著名歌鳥,故一般只養雄鳥。它雌雄異色,容易鑒別鵲鴝。雄鳥黑白相雜婉如喜鵲。雌鳥頭、頸、胸及背呈灰黑色,無金屬光澤,腹部污白色。雄性幼鳥胸部有棕黃色羽斑,小覆羽赭白相雜。雌性幼鳥胸部具淺灰色斑點,小復羽具白色細點。
  2、籠的特點 鵲鴝為中型食蟲籠鳥,用畫眉籠飼養最合適;北方的點頦籠雖較小,較馴順的鵲鴝也可用。
  3、飼料和喂法 鵲鴝消化植物性飼料能力差,不宜喂粒料(如雞蛋大米等),應喂粉料。粉料的成分各家不一,北方多喂點頦粉(綠豆面、玉米面、熟雞蛋黃、淡水魚粉或蠶蛹粉按5:2:1的比例配合),南方養鳥者常在粉料中加花生米粉,如把玉米面、花生米粉、熟雞蛋黃、淡水魚粉按5:2:2:1的配比混合搓勻晾乾。一般粉料為常備飼料,另外喂一些昆蟲(如蝗蟲、油葫蘆、卷葉蟲、黃粉等)或牛、羊肉沫(條)。有的用新鮮小河蝦代替昆蟲。
  4、管理和調教 鵲鴝排便量大,而且有奇特臭味;它又喜歡水浴,籠底很容易污染。每隔一、兩天就得清刷一次籠底和托糞板(或籠墊),水浴最好移水浴籠中進行。水罐每天清洗並換新鮮飲水。食罐中的粉料每次清刷籠底時更換新料。換羽期( 8-10個月)減少水浴次數,增加蛋白質飼料比例(尤其是活的昆蟲),並補充多種維生素。在南方,夏季需有紗布籠罩;在北方冬季需室內過冬,保溫15℃以上為宜。
  鵲鴝也可像點頦一樣用鳥架飼養,別有一番情趣。
[編輯本段]保護
  鵲鴝是我國長江流域和長江以南地區較為常見的一種留鳥,種群數量較普遍。該種鳥類嗜吃昆蟲,且多為農林業害蟲,在植物保護方面很有意義。另外該鳥善鳴、好鬥,又易於飼養,常被人作為籠養觀賞鳥。應控制獵取,保護資源。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