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超精敏磯釣武器(2)

  二段式釣組

  相對於前述第二項玩法,這種組合雖然也用了兩枚浮標,但通常卻都不是丹錐,反而更像簡化了的阿達利釣組——上方一顆可游動的助投浮標,下方固定一個偵測魚訊的棒狀浮標或小粒類似目印的浮子,兩者均同時掛在母線上而沒有中繼線。

  這是阿達利釣組的簡化型或改良型嗎?錯!它其實比阿達利釣法還早出現,乃是前文提過的若松敬竿老釣師於將近二十年前創製。而日本名人村上雅昭擷取其容易拋投與反應靈敏的精華,加上自己發明的利用中繼線、中繼浮球來提高穩定性與控線晃餌機能的使用觀念,在15年前推出了阿達利釣組。

  好笑的是,國內有人認為阿達利釣組釣棚深度最多只能到一根竿長,是個很應該「改良」的缺點,因此把中繼線與中繼浮球拿掉,僅在母線上放置可游動的助投浮標與固定的魚訊浮標各一,然後宣稱如此即可不再受釣棚深度限制,愛釣多深就釣多深。

  真能這樣搞嗎?且不管孰先孰後、誰改良誰的問題,光是不再受釣棚深度限制這一點就十分可笑。因為第一,想玩阿達利釣法就要先確認應是由你來定出釣棚,運用誘餌將目標魚引到釣棚中來上鉤,而非試圖叫釣組去找魚的蹤跡。第二,中繼線和中繼浮球在這套釣法中是有特殊意義的,它們能夠提高釣組穩定性、讓控線晃餌動作不致太過火(如同前述雙丹錐釣組之特性),還兼有放大魚訊和幫助目視方便的效果。假如拿掉它們,就根本不成其為阿達利釣法了,何來改良之有?第三,雖然那個助投浮標可以移動,但魚訊浮標卻是固定住的,請問要如何「愛釣多深就釣多深」?搞了半天還不是跟沒改一樣!而且勉強就算有改,也不過是改回人家日本釣友原始的老路數。

  話說回來,二段式釣法儘管問市已久,卻是最近幾年才越來越受到重視的,原因想必就是本文開宗明義所說的那個道理。目前在這方面比較有名的日本高手為中島五郎、常富正美、宮川明等人,其中尤以後兩者更受推崇,且有人認為他們是下一項更精敏、更輕巧、最新進化的子線浮標釣法的創始人。

  子線浮標釣組

  宮川明和常富正美都以玩二段式釣法聞名。可是即使二段式釣法已經相當輕巧敏銳,也還是會遇到魚訊浮標體積過大(較易受到風與流的影響)、承載力過高(影響魚訊反應與釣組漂晃自然度)的困擾,因此他們越玩就把魚訊浮標搞得越輕、越小,正如超輕量丹錐釣法當初的原理一樣。

  更相似之處是,子線浮標也鮮有承載到多少B的,其浮力多半僅達G2、0、00這樣的等級。所不同者,這種東西體積一律非常迷你,比尋常丹錐要小巧可愛得多,造型也變化較大,有中通的、有外掛的、有短棒形的、有卵圓形的,更有些是亂七八糟說不出來什麼形的。

  在使用方便,此物既然極其輕巧,又跟二段式釣組有一段淵源,當然可知它也需要助投浮標來協助進入標點,然而這裡用的助投浮標卻很少是豬公型的,反倒多半為相當正常的丹錐浮標——只要其自重夠、能擔負拋投任務即可。另外,這東西通常是附在子線上而非母線上的(所以才叫子線浮標),子、母線之間也常不加轉環而用電力結之類的綁法直接相連,並且在此浮標上還常常不加咬鉛,使釣組呈完全自由飄蕩狀。

  這樣做有什麼好處?那些體積小、重量輕、阻力弱之類的性質就不多談了,單就其比較特殊之處而言:

  第一,   為何用丹錐來當助投浮標?因為要它也保持若干表達魚訊的功能,這裡面有兩個原因:一是子線浮標太輕敏了,魚兒常常會吃到丹錐浮標;二是子線浮標常會用到負浮力狀態(也就是沉入水下),使得觀察魚訊必須借助於母線上那枚丹錐。

  第二,   為何把這枚浮標放在子線上而非母線上?因為這樣浮標跟釣鉤的互動才會更直接,且釣者可以任意移動它,從跟母相接之處到鉤子上方都有可能成為浮標位置,使得攻擊變化空間更寬廣。

  第三,   為何不用轉環而將子、母線直接相綁?因為這樣可以減少額外重量(還記得浮標號數都小到不能再小嗎?)可以降低水阻力干擾,更可以讓線組在水中展開得更自然。

  第四,   為何子線浮標之下常常不加咬鉛?當然很多時候還是會加的,不過當咬況真正非常差時,以及當水流很緩慢——慢到難以推動咬鉛——而你又需要製造子線斜度之際,不加咬鉛就變成必要手段了。此時子線浮標能夠適度將子線拉出一個斜度來,好讓刁滑的魚兒放心咬餌。

  以上就是目前日本釣友們愛玩世不恭的一些當紅釣組。現在,請您回想一下前面講的幾項內容,除了超輕量丹錐釣法之外,其他雙丹錐釣組、連橫釣組、二段式釣組、子線浮標釣組等等,是不是在組合方式和使用觀念上都有一些類似之處?很明顯的,它們都不是單一浮標的仕掛,而是把助投、反應魚訊、乘流、搞風浪、打斜子線、顯示釣組位置、顯示潮流狀況等等不同機能交給不同的浮標去擔當,並且都具有提高敏感度、增加:)控便利性、降低魚兒就餌戒心等特質。

  事實上,超輕量丹錐釣法也有若干要領是與上述各點符合的,若你在此釣組中加上一枚適當的水中標,那意義就更接近了!所以說,儘管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但萬變不離其宗,根本道理其實是相通的!不過當談到使用時機與技巧時,以上各釣組卻又有其不同之處,這些個別差異就放到下一篇來講座吧。

  阿達利釣組

  80年代,日本出現了一種以輕便、中通、橢圓形、有自重的木製浮標為主體,搭配許多:)控手法來釣取磯巖海岸魚類的活動,這種釣法使用類似球形的浮標,所以拋投性能不差,但那浮標的形體又比圓球狀者瘦長許多,使它偵測魚訊的功力大幅度提升,而在水裡的阻力卻同時大幅度減低,再加上許多玩家逐漸累積出一套頗具實效的:)竿控線手法,因此締造了十分亮眼的垂釣成績。這種釣法被人們稱為「阿波釣法」。

  一位叫做若松敬竿的老釣手覺得阿波流還是有些不夠犀利的地方,便把長標和球狀標兩者加以結合,採用一枚丹錐類的有自重浮標當作助投器,下方母線上再設一根細長、敏銳的桿狀浮標偵測魚訊,因而造就出「二段式釣法」。

  阿達利釣法與阿波釣法淵源極深,可是在結構、機能、用法各方面卻又有著極大差異。它堪稱為二段式釣法的改良品,更是近代日本磯釣界超精敏風潮的創始者。「阿達利」這個字眼,在日文裡面有祈願、運氣、線索、吻合、命中、達成等許多含義,用在釣魚活動上,通常被當作「就餌」、「魚訊」解釋。它可能是到目前為止最複雜的磯釣釣組,整個結構包括母線、助投浮標、中繼線、中繼浮球、魚訊浮標、子線、鉤子,以及轉環、咬鉛、線擋、浮標插座等一系列零件。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