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中國失業率超過美歐?溫總理再說真話!

3月22日,溫家寶總理會見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0年會的外方主要代表,聽取大家的意見和建議,並就中美貿易摩擦所涉及的一些問題與大家進行了深入和充分的交流。

  談到失業問題時,溫家寶總理說:“我知道美國有200萬失業人口,這讓政府十分焦急,但中國失業人口有2億,中國絕不盲目追求貿易順差,相反,中國想方設法實現國際收支基本平衡,這是我們長期努力的方向。”

  而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於1月22日上午召開的2009年度四季度新聞發佈會,明確表示2009年中國就業工作目標任務超額完成。2009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102萬人,為全年目標900萬人的122%;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514萬人,為全年目標500萬人的103%;就業困難人員就業164萬人,為全年目標100萬人的164%。年末,全國實有城鎮登記失業人員92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3%。

  4.3%的失業率,失業人口絕不可能有2億之多!如果按照溫總理公佈的數字,中國的失業率已經遠遠超過了10%以上,絕不可能是人保部多年宣稱的4%左右。這意味著,中國有數億失業人口沒有得到政府的承認或救助,也意味著低失業率是對國際社會和國內老百姓的一種欺騙和糊弄。

  事實上,對中國失業率統計的詬病由來已久。最近的一次爭論似乎發生在2008年底,中國社科院當時發佈的《社會藍皮書》稱中國城鎮失業率已經攀升到9.4%,而人保部2008年第三季度末公佈的城鎮登記失業率僅為4.0%。與GDP莫名其妙地要保“8”一樣,中國的登記失業率似乎一直在保“4”,因為2002年以來失業率一直維持在4%-4.3%之間,最高的年份不過是4.3%,由此也可以知道為何有關部門判定目前就業形勢非常嚴峻,因為現在4.3%的登記失業率已經達到了1998以來的最高水準。

  然而,近幾年有些學者估計中國的真實失業率遠遠高於官方的登記失業率(最低估計為8%,最高估計甚至達到30%)。2006年,上海社科院副研究員曾燕波認為,如果把農村富餘勞動力算入,我國失業率就要高達20%。如果把“下崗”和“失業”實現並軌,失業率的數字將更高。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曾湘泉教授是國家統計局“調查失業率”的專家組成員。曾教授透露,3年來統計局的“調查失業率”均超過20%,2008年第四季度更高達24%。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佈的城鎮4%登記失業率的5至6倍。在此之前,臺灣經濟學家測算中國大陸失業率在30%以上,亞洲開發銀行測算在34.3%。

  誠然,由於人們進入和退出勞動力市場十分頻繁,以及對失業者和非勞動力的界定十分困難,導致失業率統計存在高估或者低估現象,但如此懸殊的差距無法用正常的統計誤差來解釋,只能說明現行的中國失業率統計存在重大遺漏和缺陷。這個缺陷就是目前中國僅僅統計和公佈城鎮登記失業率,沒有統計和公佈國際通行的調查失業率,而城鎮登記失業率不僅已經與時代脫節,同時又存在著嚴重偏差和低估。

  長期以來我國把失業看成是資本主義的罪惡,社會主義不會有所謂的失業。從而避談“失業”,不承認我國有失業問題,只接受並一直沿用“待業”這一概念。直到1993年,為了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相適應,我國才開始正式用失業的概念取代了待業的概念,並於1995年1月3日起開始試行了新的失業調查統計方法。1996年開始將城鎮登記失業率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的主要宏觀調控指標之一。但是由於仍然受到傳統思想的束縛和“穩定”“和諧”的大背景下,使該指標受到各種“特色”“國情”等規定的限制,並被“專營”掌控起來,根本不可能把高失業率和穿越國際警戒線的情況公佈於眾,使中國失業率長期在4%左右,成為世界上就業率最高的國家之一。這完全是一種搞笑的、自欺欺人的做法。

  比如,現行登記失業率統計指標體系僅有登記失業人數和登記失業率兩個指標,除了有按省份和城市分組的數據外,幾乎難以獲得按性別、年齡和職業等分類的結構性失業數據。

  更嚴重的還是登記失業率的低估現象。一方面,它沒有包含農民和進城農民工,無法反應大量農村人口的失業狀況;另一方面,它僅包括城鎮本地戶籍的失業人員,遺漏了下崗失業人口、未就業的大學生以及外來城鎮人口等等,而且登記失業率將統計的年齡上限界定為男50歲、女45歲,這也將漏掉一部分人口。登記失業率的低估帶來了看似自相矛盾而令人啼笑皆非的結果。

  按溫總理的說法,我國真實的失業率其實早已遠遠高於陷入經濟危機的西方發達國家。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美國和歐盟的失業率為10%左右。然而,西方發達國家在失業率上的統計和救濟等方面與我國截然不同。以美國為例:失業率是美國人民衡量政府業績的重要指標之一。因此,美國政府對失業率的重視,絕不亞於我國政府對GDP的重視。美國的失業率統計有三種口徑。第一種為“入戶調查失業率”,將全部的16歲以上人口包括在內全面調查。這是統計口徑最寬泛的一種。根據這個標準,美國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共增加失業人數275萬人,共有1038萬人失業。第二種為“單位調查失業率”。是指從單位(雇主)那裏獲得聘用和解雇資訊,從IRS獲得工資發放數據,算得失業率。這種失業率一般作為對“入戶調查失業率”的補充說明。這種失業率統計口徑比上一種小得多。因為有些自由職業者常常被排除在統計之外。根據這個標準,美國自從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共增加失業人數193萬人,只有第一種的70.4%。第三種就是我國常常聽到的“登記失業率”。即從失業救濟部門登記表中獲得失業人數而算得的一種失業率。這種失業率基本不被美國社會認可,也幾乎不出現在官方的報告中。因為這種失業率是極其失真的失業率。因為一是高收入失業者一般不向救濟部門登記;二是短暫失業者很少向救濟部門登記;三是大量的超過失業金領取期限的失業者不在失業部門掌握之中。2008年12月的登記失業人數為452萬人,只有第一種的44%。如果也像中國的統計口徑一樣,那麼金融危機中美國的失業率只有2.94%了!
返回列表